弃重取轻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弃:抛开。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。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轻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ì zhòng qǔ qīng
注音ㄑ一ˋ ㄓㄨㄥˋ ㄑㄨˇ ㄑ一ㄥ
繁体棄重取輕
感情弃重取轻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舍本逐末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节用裕民(意思解释)
- 翻箱倒柜(意思解释)
- 暮史朝经(意思解释)
- 视微知着(意思解释)
- 不费吹灰之力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废书而叹(意思解释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释)
- 反面无情(意思解释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风声鹤唳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洗耳恭听(意思解释)
- 伸手不见五指(意思解释)
- 今夕何夕(意思解释)
- 出神入化(意思解释)
- 始终一贯(意思解释)
- 进退维谷(意思解释)
- 好来好去(意思解释)
- 英雄所见略同(意思解释)
- 行不副言(意思解释)
- 举止言谈(意思解释)
- 口耳并重(意思解释)
- 当家立计(意思解释)
※ 弃重取轻的意思解释、弃重取轻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轮扁斫轮 | 轮扁: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;斫轮: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。指精湛的技艺。 |
是非口舌 |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。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蔽:遮盖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。 |
歇斯底里 | 情绪异常激动,举止失常。 |
逸游自恣 | 逸:安闲;自恣:放纵自己。安闲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纵自己。 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、蒙骗人。 |
花拳绣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灭。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;永远不会磨灭。” |
望而生畏 | 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走南闯北 |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悬石程书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
抱恨黄泉 | 黄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阴间。心怀遗憾离开人世,死有遗恨。 |
风急浪高 | 形容风浪很大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止 |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面有难色 |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
春去冬来 | 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忙不择价 |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天网恢恢 |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 |
如出一辙 | 辙:车辙;车轮压出的痕迹。象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